胡澤駿(左一)在南極中山站與家人視頻通話 央視網消息: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有一種神秘的自然現象,夜間,天空常會出現燦爛美麗的光輝。它輕盈地飄蕩,忽暗忽明,發出綺麗無比的光芒,在蒼穹之中交相輝映,美輪美奐。這就是極光。 在平常人眼中,極光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視覺盛宴,科學工作者卻用它讀出宇宙的萬千光華。 目前我國專門從事空間物理學研究的科研人員約有1000人,專門從事極光研究的科研人員僅有十幾人。胡澤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終年無休的激光觀測者 “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2001年,胡澤駿考入武漢大學空間物理專業讀碩士研究生時,便堅定了投身極地的信念。2002年,他主動申請到極地中心實習,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2009年入職時,他在極地中心已工作生活7個年頭,被調侃為極地中心新員工中的“最老員工”。 從那時開始,他幾乎每個晚上都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一頭鉆進數據堆,興奮地演算一個個數據,常常工作到忘記了時間。極地中心考勤記錄上,胡澤駿經常是凌晨1點才離開辦公室。 極光研究者,就像是苦行僧。在接手南極中山站、北極黃河站以及位于冰島的中國冰島聯合觀測站的極光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維護工作后,他常年往返于各臺站之間。在南極中山站,從3月份起便逐漸進入漫長的冬季,并要經歷大約56天的極夜,每天僅有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能有一絲光亮。對普通人來說,長期見不到陽光就會感到壓抑,而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此時卻是觀測極光的最好時間。比起其它任務的考察隊員,極光觀測者往往更辛苦。 |